建设美丽乡村 怀柔代表受关注
美丽乡村建设是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的热议话题,彭兴利、高国民两位代表在大会休息时间分别接受了《北京日报》《京郊日报》记者的专访。他们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,畅谈了农村的变化,代表广大农民群众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。
彭兴利、高国民是来自怀柔深山区的村支书,一位来自有着“北京北极乡”之称的喇叭沟门满族乡中榆树店村;一位来自宝山镇道德坑村。
中榆树店村在6年前整村进行了新农村改造,并借此发展起了民俗旅游,村民收入有了显著提升。但近几年,让彭兴利感到担忧的是,游客对民俗游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,他感到村里有些“跟不上趟儿”了。
“报告里说的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,是我们来自农村的代表最关注的。建设美丽乡村,让农民在享受美好生活环境的同时,更能增收致富,这是大伙儿最热切的期盼。”彭兴利说。
“搁过去,我们村已经建得挺好了。可按照美丽乡村新要求,我们村还得升级。”彭兴利说,“现在村里最缺的是规划设计方面的人才,让咱农民自己设计,真设计不好,得找专业公司。”最近,他作为民俗合作社理事长,就在为这事儿奔走。“希望找到专业的公司,帮村里设计升级部分民宿,同时,这次上会也想建议有关部门,给民俗游升级争取一点鼓励政策。”彭兴利说。
高国民说:“这两年到处都在建设新农村,村民们搬进了一排排整齐的小洋楼。村里环境好了,设施足了,想象中蜂拥而至的城里客却迟迟见不到踪影。究其原因,是失了农村味儿,少了文化根。新农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城镇化,既要符合当地实际,也要保留住文化特色。”
道德坑村是本市低收入村之一。2016年,借助泥石流险村搬迁的政策扶持,村里建起了一座座小别墅,村民搬进了安全、宽敞的新家。有山有水有历史,发展民俗旅游是不二的选择,为此,高国民到一些比较成熟的民俗村取经。高国民说:“我们村地处深山,曾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野战医院,具有较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。近两年,村里开发红色旅游,完善了烈士陵园周边设施,推出了‘10个一’体验活动,包括吃一次八路军餐、走一次八路军行军路等。”
越看那些规整方正的别墅区,高国民越觉得不对劲。“见惯了高楼大厦、车水马龙,城里人到农村来更想看看真正的农村是什么样儿。”他说,“小洋楼、柏油路、大公园,满足不了游客想要体验农村生活、了解农业文化的需求。”在高国民看来,美丽乡村建设既要提升农民居住环境,更要留住农村的乡土味儿和独特的文化元素。他说:“农村就应该有个农村样儿,每个村子都有不同的历史积淀、风俗习惯,这些文化才是京郊游的魅力所在。”
今年,高国民还有个计划,想在村里找出一块地,恢复旧时农村的场院,场院里有过去的粮仓、打谷场、农具等。他说:“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,农村有些土地因使用性质问题无法建设一些基础设施,希望在这方面可以因地制宜地给予一些特殊政策。”